笑書神俠倚碧鴛

我看金庸小說是何時開始的呢?小六吧。是我哥和我姊從圖書館借回來,我拿來跟著看的。第一本是射鵰英雄傳,那時候還是早期的版本叫做大漠英雄傳。上國中後就變成我自己去圖書館借來看。我看金庸小說時,常常仔細玩味其中的劇情與對話,不急於知道後續的情節,所以常常一本書從早上看到睡覺前都還沒看完。有一次我的月考成績退步,老師還把我找去辦公室問說「傑森,你是不是因為在看武俠小說所以才考差了?! 其實,看武俠小說花不了太多的時間,成績會退步主要是因為我滿腦子裡想的,都是小說中的人物和劇情,當然就沒法把心思放在課業上。若說我這一生曾經沉迷於某事,我想那就是金庸武俠小說了。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全都看過之後還不過癮,我就繼續去借金學方面的書來看。我哥工作賺錢後,在我讀大學時去買了一整套遠流出版社的金庸全集精裝本共36本,我還記得定價是一萬二。這麼貴也買得下手,我才知道我哥也跟我一樣喜歡金庸小說。然後因為這套書就擺在家裡,我從新竹回家時,就會時常再拿出來翻一翻。由於都已經看過不只一遍了,所以我就會直接跳到我喜歡的章節,再重溫當年看小說的快樂。

我有位同學說他也很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但是他覺得短篇的就沒那麼好看,但我覺得金庸所有的這36本都很好看,我都很喜歡。像在看「白馬嘯西風」時,我就幻想我是在一望無際的荒涼景色中,大漠的風光、回人簡樸的生活,給我的感覺或許有點類似三毛對撒哈拉沙漠的憧憬。邊看書,耳朵似乎也響起喜多郎的「絲綢之路」。

張三丰在教張無忌太極劍時,教到第三次時張無忌說「招式我全忘光了」。張三丰則說「不壞,不壞,忘得真快,你這就請八臂神劍指教吧!」。我覺得這意境真是高啊!!後來看笑傲江湖的風清揚教令狐沖獨孤九劍的「無招勝有招」,我更是神往。國二時我算理化的浮力算到想把課本砸爛。等到我國三時,當初死背硬背那些浮力等於什麼乘以什麼,又等於什麼的「滿天全金條,要拿沒半條」的公式,通通被我忘得一乾二淨,只剩一個觀念:浮力等於排開的液體重。只此一招,我就可解遍所有題目。到那時總算體會張三丰教太極劍的奧妙之處,以及獨孤九劍「無招勝有招」的一流高手的境界。真是不禁想學楊過仰天長嘯,頗有「神功已成,天下無敵」的豪氣。

袁崇煥評傳我也看了不少次。可能是我很少看歷史人物的傳記,看了金庸寫的,就覺得我彷彿回到那個時代,看到活生生的袁崇煥,他的蓋世豪氣、倔強性格。看到他最後被凌遲處死,百姓還以為他是漢奸要吃他的肉,我不禁胸中澎湃,久久才能再把書拿起來。
袁崇煥的性格像是一柄鋒銳絕倫、精剛無儔的寶劍。當清和昇平的時日,懸在壁上,不免會中夜自嘯,躍出劍匣。在天昏地暗的亂世,則屠龍殺虎之後,終於寸寸斷折。---金庸
看完袁崇煥評傳後我開始有一種想法,亦即:這世界上幾乎沒有什麼絕對正確的事情。清朝初年時,那些想要反清復明的義士,有人會去思考當今的康熙皇帝其實是比明朝末年的狗屁皇帝來的好嗎?他們付出莫大的努力,不惜犧牲生命,不就是為了要讓百姓過安穩的生活嗎?若是他們知道,若真的推翻滿清,可能會讓百姓的生活變困苦,他們會做何感想呢?連物理上的時間與空間也不是絕對的,那還有什麼好執著的呢?!這樣的想法也造就了行動消極的我。因為既然沒有一件事是正確無誤的,那我怎麼知道現在要做的事,是對還是錯。甚至於,對全人類有益的事,放大到整個宇宙來看,也可能是壞事。好比說,或許某個星球的高等生物,會認為人類還是滅絕的好。現在當然不會這樣想了,因為那樣是不切實際,甚至是不負責任的。但我學會事情要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絕不人云亦云。

我也曾嘗試看別人寫的武俠小說。古龍寫的「邊城浪子」算是我較喜歡的一部,大概是因為我喜歡傅紅雪的角色,他與「風雲」裡的步驚雲給我類似的感覺。「絕代雙驕」裡小魚兒的調調就不太合我的口味。「楚留香」我只喜歡看港劇,不喜歡看小說。還有金學的書裡面常被提到的平江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我也借來看了,但看沒幾本就覺讀不出趣味來就不看了。梁羽生的,也不喜歡。所以,最後就是繼續再把金庸的拿來翻一翻。

講到金庸小說,難免要提一下電視劇或電影。我想,對我們這些先看過小說再看電視的人來說,大概不管怎麼拍,我們都不會滿意的。我唯一覺得還看得下去的,大概只有陳玉蓮演的小龍女、梁朝偉演的韋小寶那些,總之,就是那個年代的港劇。不只喜歡劇中的演員,連配音的腔調都很喜歡。更喜歡每一部的配樂歌曲,就算不會廣東話,也照樣唱得嚇嚇叫。


金庸武俠小說,肯定是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當之無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